线性表(List),了解线性表的基础知识,认识一下线性表的种类。
# 线性表List
线性表(List):由另个或多个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。元素是有序的,可以被排列的。在有序结构中,某个元素ai
前面的元素ai-1
称为前驱元素,后面的元素ai+1
称为后继元素。在Java语言中,数组(ArrayList)和链表(Linked List)都属于线性表。其中数组使用了顺序结构,而链表使用了链式结构。
线性表的数据对象集合为{a1,a2,...,an-1,an}
,每个元素的类型均为DataType
。**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。**其中,除第一个元素a1
外,每个元素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元素,除最后一个元素an
外,每个元素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后继元素。
# 线性表伪代码
ADT 线性表(List)
Data
数据对象集合 {a1,a2,...,an-1,an}
Operation
init(*L):初始化空线性表L
isEmpty(L):判断线性表是否为空
clear(*L):清空线性表
getElement(L,i,*e):将线性表L中第i个元素返回给e
elementAt(L,e):线性表L中查找与e相等的元素,返回元素的位置
insert(*L,i,e):线性表L中第i个位置插入新元素e
delete(*L,i,*e):删除线性表L中第i个位置元素,并返回该元素给e
length(L):返回线性表L的元数个数
endADT
#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
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封装需要3个属性:
- 存储空间初始位置,数组指针
- 线性表的最大长度,指存储空间总长度,初始化后不变
- 线性表的当前长度,指表中元素数量,大于等于0,小于表的最大长度
# 顺序存储结构的地址计算方法
注:i
从“1”开始
假设每个元素类型的DataType
都需要占用c
个储存单位(字节),那么线性表中第i+1
个元素和第i
个元素的存储位置的关系是(LOC为获得存储位置的函数):
LOC(ai+1) = LOC(ai) + c
所以找第i
个元素ai
的储存位置可以又线性表初始指针指向的a1
推算出:
LOC(ai) = LOC(a1) + (i-1) * c
通过这个公式,计算出线性表中任意位置的地址,所用的时间都是相同的,那么他的存储时间性能就是O(1)
,这种结构通常被称为随机存储结构。
#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
顺序存储结构最大的缺点,插入和删除需要移动大量元素,从而保持表中元素邻居的关系;链式存储结构通过携带后继元素的存储地址就解决了这个缺点。
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中元素称为“存储映像”,也称为“节点(Node)”。每个节点都是由两部分组成:
- 数据域:储存数据元素信息的域
- 指针域:存储直接后继元素地址的域
# 单链表
n
个节点链接成一个链表,即为线性表(a1,a2,...,an-1,an)
的链式存储结构。因为此链表的每个节点中只包含一个指针域,所以叫做单链表。
单链表必须有一个头部加上0到多个节点。头指针是链表指向第一个节点的指针,如果链表有头结点,则头指针指向头结点。头结点携带第一个元素的节点指针,放在第一个节点之前,其数据域一般无意义,但也可以存放链表的长度。头结点不是必须的,但是头结点可以放一些对列表有用的变量。
尾指针是指向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,这个指针不是必须的,但是尾指针有好处,比如需要在尾部插入新节点。
若线性表需要频繁查找,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是,宜采用顺序存储结构。
若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时,宜采用单链表结构。
# 静态链表
在内存中建立一个数组,在数组最大长度内的空间中再建立一个链表,这种链表就是静态链表。静态链表通过“游标(Cursor)”指向后继元素所处数组中的“下标(Index)”。下图为静态链表转普通链表,最大长度为100
,第一个元素游标指向备用链表的头节点(既当前链表尾节点的游标,也是尾指针),最后一个元素游标指向当前链表头节点。
- 数组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不存放数据
- 未使用的数组元素被称为备用链表
- 数组第一个元素,即
Index = 0
的元素的游标(Cursor)存放备用链表的第一个节点的下标 - 数组最后一个元素,即
Index = MAX_SIZE-1
的元素的游标(Cursor)存放当前链表的第一个节点的下标 - 静态链表初始化时,
Index = 0
的元素的游标应从1
开始,而Index = MAX_SIZE-1
的元素的游标则是0
,表示空链表
# 循环链表
在单链表中,如果不从头结点出发,就无法访问到全部节点。循环链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只要有链表中某一节点的指针,就能跑完全部节点。当表为空时,头部后继指针指向头部本身。
循环链表所用的方法就是把尾节点的空指针指向头节点,使单链表形成一个环,这种头尾相接的单链表被称为单循环链表,简称循环链表。
原单链表判断尾节点用node.next === null ?
,现在则是用node.next === head ?
。
# 双向链表
对比单链表,双向链表的节点有两个指针:前驱指针和后继指针。双向列表允许从尾部往回跑。当表为空时,头部前驱指针和后继指针都指向头部本身。
# 找单链表中间的节点的方法
利用快慢指针原理:设置两个指针*search
和*middle
都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。其中*search
的移动速度是*middle
的2倍。当*search
指向尾节点时,*middle
正好就在中间。
在一个长度为100的单链表中,当*search
指向第100个节点时,*middle
指向第50个节点。
在一个长度为101的单链表中,当*search
指向102(即超出长度)时,*middle
指向第51个节点,正好在中间。
# 判断一个链表是否有环
方法一:设置两个指针*q
和*b
。*q
一直在走的情况下,每遇到一个节点,*b
就从新从头结点开始走。如果*q
所在当前步数等于*b
从头开始数的步数,则*q
继续往前走一步,而*b
从新走。如果*q
所在当前步数不等于*b
的从头开始数的步数,则存在环。这种方法可以找到环所在节点。
方法二:设置两个指针*q
和*b
都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。其中*q
的移动速度是*b
的2倍,若在某个时候*q == *b
,则存在环。一般偶数量节点的单循环链表跑两次后*q == *b
。